【記者呂淑姮屏東報導】離屏東新埤鄉獅頭社區、來義鄉南和村兩地最近的火車站是潮州火車站,兩地到火車站大約要30分鐘左右。一路來到近南大武山山腳下,這裡靠近屏東兩個鄉的交界處,新埤鄉和來義鄉的中間���帶。

▲在新埤鄉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當地居民多半以農維生,騎著機車帶著務農用具到果園去。他們擔憂,大成長城企業在水源地蓋養豬場,會污染當地好山好水,讓大家生計和環境都受到嚴重影響。(圖文/呂淑姮)

南大武山的尾端支脈像龍尾巴延伸出來,在平地和逐漸隆起的山區裡掃出一片小平原,在這片平原與山坡地之間,有著排灣族、平埔族,以及一部分的漢人居住。

南大武山的支脈埔羌山和南大武山之間的小平原,就是來義和新埤的地界;埔羌山另一側的力力溪則是林邊溪上游,沿著力力溪再往上游走、也就是進入南大武山中,則可以到達包括文樂、丹林等排灣部落,近來正在舉辦「相芋在來義」的系列活動。

在地農民 聞豬色變

近日來,包括新埤鄉的餉潭、箕湖、獅頭三村以及來義鄉的望嘉、南和兩村,聯合在地村民,抗議大成長城企業在當地水源地買地蓋養豬場。兩地雖分屬不同鄉,但因地緣接近,養豬場蓋在水源地,對兩鄉5社區的生態和居住環境都有直接衝擊。

當地居民組成自救會,由新埤鄉獅頭社區的王清池擔任自救會長。王清池說,不只這5個社區,還有鄰近的幾個村,居民大多以農業為生,在地的農業包括香蕉、木瓜、鳳梨,目前芒果快要開花了。

所以,一路從潮州進入新埤、到達來義的路上,不但有著鳳梨圖騰的社區意象,還可以見到相當多的水果田;以及在中、北部不常見的大片木瓜田。王清池說,全國木瓜的產量幾乎都由屏東供應,瓜農用網子將木瓜田包起,是為了防止病蟲害。

下雨淹水 糞便漂流

在路上,也隨時可以看當地居民騎著摩托車,肩上扛著農田裡所需要的大型工具,在河堤間或馬路上行進。王清池指著一片鐵絲網柵欄圍起的鳳梨田說,隔壁的排水大圳,別看它目前沒水,只要颱風季節一到,淹水時就會暴漲、大水即進入農田中,分不清楚哪邊是排水圳、哪邊是田。

但在排水大圳與果田的附近,林邊溪周遭,不時可以聞到陣陣臭味。王清池與獅頭社區巡守隊長陳文峯說,附近養雞、鴨、鵝的養殖場太多了,都是這多年來陸續設立的,大多數都是外來的財團到屏東買地養殖,再提供給全國的肉類廠商。

「以前來不及擋下,這一次大成長城企業的養豬場蓋到一半就被我們發現,大家都決定要抗爭到底!」他們說。未來如果養豬場蓋在水源地,是否可以應變颱風季節的水患?排泄物若順著大水淹入農田甚至民宅,誰會對居民負責?

究竟,養豬、或者雞鴨鵝類的養殖場,除了臭味之外,會對附近環境造成甚麼樣的污染?王清池說,在他們居住的這幾個村中,農地灌溉或家中使用水源,大家都是用地下水。飼養禽鳥類的養殖場在較為下游,對上游的人影響較小,但大成長城企業的養豬場選擇蓋在上游,污染水源地,讓當地農民無法忍受。

夾在中間的平埔族

經過新埤鄉,沒多久就抵達來義鄉。這附近的地勢也從平地轉成山坡地。王清池和陳文峯說,這邊的族群區分很好分:「山上是排灣族,山下平埔族,靠城市邊就是漢人了。」但是夾在排灣和漢人之間的平埔族,身分仍然尷尬,連排灣族人見了他們,都說「你們的政府不承認你們」。

王清池說,社區中沒有公廨、沒有祭典,自清朝到日據時期與國民政府以來,自然逐漸漢化。陳文峯則說,就算如此,到了台北念書,北部人還是會問:「你是原住民喔?」他們知道自己和附近的排灣族��同,卻也很明顯與漢人不一樣。

兩族聯手封路抗爭

來義鄉南和村村長連正三在排灣族保留地搭建的棚子下坐著,一旁掛著抗議白布條,上面寫著「保護水源頭抗議蓋豬舍」,棚子上還有個小小的社區巡邏箱。

「唉呀,以前你們平埔族和我們排灣族……」連正三還沒講到正題,先說起早期雙方人馬爭地。後來平埔族人在山坡下、排灣族人在山坡上。但是當碰到允許財團在原住民保留地蓋豬舍的政府與企業,兩個族群經過多年厝邊情誼,決定封路抗議,不准豬舍再繼續蓋下去,保護家鄉的好山好水。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4/131/2ics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