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玟惠 黃兆康 台北】
在台南縣新營市私立興國高中擔任國文老師已經30多年的黃永珍,把對已經過世的父親的思念,化成生動的童詩,表達心中那份濃厚的情感,並獲得今年全國客語童詩競賽,社會組第一名,黃永珍說,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以母語創作的作品,為傳承客家文化奉獻心力。
看著一張一張照片,黃永珍回憶起已經過世的父親,就像許多傳統的家庭一樣,黃永珍與父親的交集不多,就連少有的合照都是全家福照片,疏離的父子關係,直到某次掃墓,對父親的想念格外濃厚,寫下「阿叔、新屋」童詩,紀念父親。
興國高中老師 黃永珍:「我爸爸,從小算命的他說,要做兒子要叫阿叔,所以我一直不了解,等到我爸爸過世,���們兄弟到出社會,要回饋(他)已經過世。」
用童詩寫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黃永珍拿到今年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主辦的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大賽社會組第一名。
興國高中老師 黃永珍:「當時我也沒有想到,我只想說我寫的時候,我就想說像我爸爸的事情,事蹟寫起來,我事前沒有想到其他的問題。」
一段孟子見梁惠王的故事,由學生將文言文,詮釋成白話戲劇,格外生動,而身為高中國文老師,黃永珍指導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22年中就獲得15次冠軍,教華語文已經30多個年頭,初次用自己的母語創作就得到亮眼成績,也找回自己的客家認同感。
本文引用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6/90/2ihjb.html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