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 7日電)台灣農業能否完全產業化?業界盼政府鬆綁技術與人才限制,促使資金到位,或成立農業創投公司;學者則認為農業不全是產業問題,農民和消費者的需求也該被考慮。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主辦的「前瞻農業產業科技策略會議」今天進入第2天議程,眾多科技專家從創新事業角度,提出農業科技產業化建議;農業生技業者也希望成立農業創投公司,促進農業技��與資金的循環。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陳保基表示,關於農業產業化的討論,必須要考慮到行政院農委會長期以來以農民為主的思考模式,與企業角度的差異。同時,也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陳保基說,「消費者常說喜歡台灣農業、台灣農業非常好,但是(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之後,你到水果攤去看,台灣水果王國已經超過50%都是進口水果。」生產規模降低,從基本農業結構來看,已經遇到了問題,農業產業應該更重視消費者的感覺,找到該強化的利基。

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也表示,產業經濟和農業本質有相牴觸的地方,尤其產業經濟的公司理論就是強調公司一定要一直成長、獲利。

吳明機說,「如果我們找到一個很夯的農產品,將它農企業化,當企業成長到生產量不夠時,勢必要全球布局;或者,農企業考量國際競爭力,覺得在台灣種不划算,要到別的地方種。這些,對於一個公司經營來說,是很可以的,但對於整個農業影響,難以計算。」

吳明機表示,其實工業界也面臨這個問題,目前台灣的筆記型電腦就是研發留在台灣,製造生產大部分在中國大陸;農業的研發和製造要分割又比工業更困難,且涉及議題和政治層面都更敏感,這些是談農業創投模式必須考量的問題。991207



本文引用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7/5/2ikbn.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