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國民教育法》明文規定國中小應實施常態編班,然而,不少學校私下變相能力分班,以成績給學生貼標籤。看不過去的台北縣重慶國中老師李俊德挺身呼籲教育部,還給孩子正常的學習環境。

▲國中教師李俊德6日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北縣家長會理事陪同,前往教育部遞陳情信,希望教育部拿出辦法,重視北縣(新北市)及台灣其他地方能力分班後造成學習資源不均與價值觀扭曲的問題。李老師強調,教育不該歧視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必須提供公平的學習資源。(圖文/于欣可)

「原本我們教室位置很好,卻在A組班導師交代下,被換到偏僻的教室,這種感覺很不好。」這學期開始,台北縣重慶國中施行「統包式能力分組」,差別待遇引起學生抱怨。教育部規定,國中二、三年級學生可就英語、數學等領域依學生性向能力分組,實施年級內的適性化學習。

重慶國中老師李俊德指出,分組學習應以單一領域為分類依據,如語文組、數理組等。然而,重慶國中今年的九年級學生能力分組卻是將3個班級的學生分成A、B兩段,採英文、數學和自然3科統包方式授課,等同變相能力分班。

部分學生受歧視

翻開教室平面圖,李俊德解釋,不同組的學生從上午早自習就開始跑班上課,中間3到6節回到原班。班級教室分布位置呈現「A組班靠近導師辦公室、B組班外放邊陲」情形,受到歧視待遇,學生感覺很差。

▲能力分組後造成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讓北縣(新北市)重慶國中教室安排打破了順序,造成後段班都集中在一塊兒的怪象。 (圖/李俊德 文/游婉琪)

分組進退機制上,李俊德表示,校方採取學生段考、復習考各科「總成績」作為標準。學生一次考試失常,就可能「掉入」B組,下次考試拚入全校前3百名才有機會返回A組。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根據人本今年的問卷調查,仍有51.8%的國中沒有常態編班;台南縣教師會理事長直言,縣內超過8成學校都是能力編班。

馮喬蘭不解,類似重慶國中鑽漏洞的行為不只發生在北縣,「學生有這麼需要能力分組嗎?」她批評,變調的能力分組讓學生為了爭取更好的師資與教室環境,將考試當作上戰場,逼使同儕彼此競爭。

台北縣家長會聯合會常務理事陳纘中坦承,能力分班經常讓家長團體成員意見分歧,資優學生家長多半支持分班,學習低成就學生家長反對孩子被貼標籤。無奈的是台北縣升學率前3名的學校都是常態分班。

師生都受差別待遇

多年前,為了喚醒教育部正視能力編班的問題,當時任教彰化市彰安國中的老師吳麗慧曾手持標語跪在校門口,引起社會關注。吳麗慧感慨,過去曾耳聞有些學校幫A組班學生換新課桌椅、B組班學生只能用剩下的,不公平的對待看在老師眼裡實在很不忍心。吳麗慧表示,學生因成績被分段,不只造成學生教育資源被剝奪,長期下來,也會讓老師跟著被分段,就曾有老師被學生詢問:「你是不會教書的B段班老師嗎?」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認為,教育政策從資源分配就用成績來歧視學生。他指出,教育部編列的評量經費中,有9成多用於升學考試,替菁英學生戴上光環,7%到8%用於能力檢定,只剩下不到1%用來開發補救教學用教具。

丁志仁表示,教育應該是讓天賦異稟的學生了解:「天賦是用來幫助別人,而非贏過他人。」他以學生時期經驗為例,當時物理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報告,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1/3。在全組「齊一成績」的情況下,學生間自然形成相互提攜的氣氛。

導師需發掘學生長處

李俊德也表示,常態分班對老師很具挑戰性,從教材的挑選到發掘學生成績以外的長處,如何讓學習低成就學生不會失去自信心,或遭到班上學生歧視,都是導師的責任。

對於教師的指控,重慶國中校長許秋德直呼:「一切都是解讀上的誤會!」他表示能力分組在校內已經辦了10多年,每年都取得教師和家長同意,不願參加跑班的學生或老師,皆可提出申請。

至於教室位置安排問題,許秋德說,部分班級學生因為留晚自習,考量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各班導師可協調教室位置,校方做不到十全十美,仍尊重老師和家長意見。

接受陳情的教育部國教司科長武曉霞初步判斷重慶國中應有「分組方式不正確」的情形,教育部會在一周內要求台北縣政府回報處理結果,如果縣府處理不當,教育部將依法監督,懲處校長等相關人員。



以下內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7/131/2ihxo.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