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學獎具有文學領域之外的特別宗旨,例如,諾貝爾文學獎要鼓勵「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魯迅文學獎除鼓勵文學創作、評論和翻譯,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在單純的文學創作,聯合報文學獎要「鼓舞全世界華文作家創作有影響力的好作品」,時報文學獎要「振興台灣文學發掘優秀作品」;歷史悠久的兩大報文學獎,原來的宗旨似有「反映時代」的精神。但,「反映時代精神」仍然保存於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宗旨;提倡文學風氣,鼓勵小說創作,發掘文壇新秀及反映時代精神。
每個時代會有前代甚至於自古以來的承續,會有各自新生的生態現象和意義;混雜表現在整體大環境或分眾的小領域。由於「意義」牽涉「價值」,任何主張都可能在人文、思想和社會科學界起爭議。這種爭議,也發生於人的生活中會有這些學科詮釋規格的限制,而無法解釋清楚或跨越的領域;現代小說和現代小說家的崛起,正因為他們能夠以直覺將這些領域直接描繪。現代小說家的興起,正因為他們對於價值的提出比前兩世紀扮演更嚴肅、更具自覺性;把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的抽象洞察力變得更具體化,使更能直接為人接受。
1920年代,是一種現代小說的里程;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現象,所以,正好可以德國小說家赫塞為例來說明。他在1919年匿名發表《徬徨少年時》,正以和平主義者的態度在保持中立的瑞士自��放逐,這讓愛國的人士震怒;他自己因為疏離了國家和親友也有心理危機。德國小說家湯瑪斯.曼認為「這部詩一樣的作品,以一種出奇的正確性描述了時代的精神,使整個年輕的一代為之欣喜為之感激」,對於戰後那整個世代產生震撼性的影響。這部小說一開始就說「我只是想要過一種聽從真正自我指示的生活」;因為他是要在那個時代探討自己以及人道的價值,就同時寫出了當時中產階級社會虛偽的虔誠和對戰爭的曲解。
本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01109/32/2gmb6.html?type=ne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