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便利的生活環境,會誘使人們比較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可是,只因為這樣,宅男、宅女的病態現象就會變多嗎?
啟誠聯合診所精神科主任、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精神科特約主任醫師。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國防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等。著有《中西醫會診:失眠》、《不要被自己打敗——中西名醫談心灶》等書。
宅,這現象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現代人賦予它一個聳動的名詞。當社會多元發展、科技日新月益,人們透過電腦螢幕就能夠跟全世界溝通、互動,甚至連當紅的電子書也號稱能把整座圖書館帶在身上。於是,利用便利的工具來簡化生活,成了現代人的生活趨勢,但如果這樣就叫做「宅」,會不會太泛病化了?
尤其這些年來,台灣人普遍受到傳媒的影響,總是把宅男、宅女定義成自閉、憂鬱、無生活能力、與現實脫節等負面評價。事實上,面對複雜紛亂的社會環境,有些人寧可退居平靜、不受干擾的生活,他們並非被壓抑或強迫,而是把家當成一座堡壘,在裡面用自己的方式,安適又自在地工作、生活著;因此,「宅」與「宅生活」,兩者間必須有所區隔。
文章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00802/81/2abtc.html?type=new藝文生活處處處可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