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佛尤】

八八風災周年前夕的八月六日晚間,來自原住民鄉約七、八百人齊聚凱道要控訴馬政府災後重建的無能;關心此議題的我一直待到半夜下大雨時才離去。而七日一早草草放了狼煙後就宣布活動結束。我觀察了整個動員夜宿過程,覺得台北網頁一場只有口水沒議題的夜宿行動,一個沒有共識且沒有設定達陣目標動員,注定是要失敗。

重建滿一年了,不論重建的政策、進度或執行的方式,其實都有諸多可討論處。而政府部門不斷回應強調災難發生的當下看到數千災民無家可歸而被安置在寺廟、學校、教堂或軍營,必須儘速協助提供可資安居的處所,以安頓流離失所的災民,似乎也有其一定道理。在各自表述並都認為自己才是站在正確的一方時,帶領群眾走上街頭進行激烈對話往往有其效;但領導者戰略高度決定最後得成敗。

當時在現場的演講者所強調高層對原鄉遷居的不當思維(藍綠都一樣)、原鄉的村落基本的運輸道路還沒修、仍沒有乾淨的飲用水、農作物遇雨便無法運出、沒能協助找到安全的永久屋基地及災民認定等相關問題,由於基層公務人員往往墨守成規並常強調依法行政,使這些問題更難以解決。其實這都可透過高層次對話確立方向,讓基層執行者有遵行的依據及必須積極作為的靠山。但此次夜宿行動中我看不到這方面議題統籌及有效實踐策略,更看不到任何議題要真正達陣的戰略與意圖。

約莫晚間九時三十分,中央重建會陳副執行長、原民會孫主委、內政部林次長等人主動到場關心;以他們的身分及到場的時機,我想應是有一些的準備並希望與遊行民眾有一些對話機會,但不到三十分的時間,因著台上的演講者的不斷羞辱謾罵(不斷重複政府的欺騙),他們便在群眾的錯愕中選擇離開。接著而來的活動我真的不知道,動員如此多的群眾北上所為何來?

數年前中部土石流發生時,呂副總統一句「南美洲有很好的土地…」,馬總統八八風災的「走為上策…」思維,其實是很多原住民重大公共建設的盲點。當上層有了這樣思維,各部會還會虛心的站在原民角度看待問題嗎?政府不同部門間及不同的執行者,因著不同成長生活經驗、歷史記憶(誰能真心理解屏東好茶魯凱村民在三十五年前剛遷村,而他們的部落此次消失在滾滾河水中,專家的觀點與政府的決策還可以相信嗎?)對同一件事都會有不同的解讀與作法。

上街頭進行高強度對話不是應設法讓彼此的訴求得到回應,並希望改變政府的作為?全場除充滿情緒性發言,我聽不到原先揭示的五大訴求有何具體實踐策略,我相信再回故鄉的路上,原民朋友一定會很累…,因為此行真的一無所獲。

(作者為原住民,兼任講師)


以下內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9/4/2aqe0.html政治...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