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上任之初,國人很難想像兩岸關係會發生如此深遠的天翻地覆改變。不僅通航、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甚至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都一一順利推動,最近更出現台星將互簽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最新發展。

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政策之際,攸關台灣銀行業未來發展的具體政策確有待政府落實。否則,內部銀行過多且國營行庫屢未民營化或合併,勢將阻擾後續開放的速度,因而影響開放對銀行業所帶來的成果。

各界不斷呼籲政府在推動兩岸金融開放交流之前,必須先將台灣內部金融秩序與銀行生態做一番整頓,才能順利開展MOU或ECFA。如今,開放政策一一推動落實,反而國內金融政策原封不動,生態依舊,倒過來綁住兩岸金融開放的進程。

兩岸金融機構的規模與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劣勢幾乎將要逆轉。政府主管單位該思索的是如何謀求國銀未來的出路,而非在現況下如何保護國銀的生存。何況,在被動思考保護國銀,競爭力強的銀行也將因保護政策而跨不出去或速度變慢而錯失發展先機。

回顧過去十年歷程,台資國銀機構從可以參股或併購陸資大型國營銀行,到今日只能思索如何挑選農村銀行,其中錯失的商機與相對優勢真是令人不敢置信。十年光陰過去,金融監理單位依然故步自封,陷入在二次金改的惡夢泥淖而無法自拔。


以下內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00813/110/2b1ep.html?type=ne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