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少子化真的比較快樂嗎?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天公佈的調查顯示,年長而沒有子女,精神健康得分為不及格的76.8(及格分數為80分),明顯低於有子女的83.2分。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才指出,養兒除可防止老化,更是精神健康之道。

在年輕人普遍對於生養小孩興趣缺缺之際,調查發現,大體來說,不管���哪個年齡層,擁有小孩的人,精神健康狀況比較良好。20-30歲、31-40歲、41-50歲、51歲以上「擁有小孩」的人,其精神健康得分,分別是86.7分、82.2分、83.5分、83.2分。

至於「沒有小孩」的人,精神健康得分,按年齡層分別是83.5分、82.0分、80.0分、76.8分。呈現出一路下滑的狀況,到50歲後甚至跌破80,到了不及格的程度。

調查並顯示,無論有無子女,對於下一代的未來,持樂觀和不樂觀態度的民眾,分別為49.4%、41.5%,養育下一代覺得值得的民眾則高達79.3%,但是想生小孩的只有44%,不想生的佔50%。同時,認為生養小孩的壓力大的民眾有55.3%,覺得壓力不大的為40.8%。

已婚但沒有子女的民眾,想要生育小孩的比例高達72.5%,而在35歲的為黃金交叉點,在此之前想生的比例均超過50%,之後則開始急速下降。

針對沒有子女的夫妻有這麼高的比例又想擁有小孩,楊聰財表示,這反映出大環境對於生育後代來說,有相當的壓力,這些人並非都是一般想像中的頂客族。

「生小孩是很值得,但是不見行動,民眾普遍有言行不一的反應,壓力是主要關鍵。」台大精神科教授胡海國呼籲,這雖然是全世界共同的現代化併發症,但家庭是需要經營的,希望民眾能以1/3工作、1/3家庭、1/3成長的比例來規劃時間,重新評估生命的意義。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比較不想生小孩呢?調查發現,在年齡方面,26-30歲不想生小孩的比例最低,約44.6%,想生小孩的比例高達55.4%;過了35歲,不想生小孩的比例攀至57.6%,而到了40歲以後,則有超過高達72.2%的民眾表示不想生小孩了。

精神健康基金會自2002年起執行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該會今天舉行2010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表記者會後,將在12至18日於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辦「時尚。腦」嘉年華會。



以下內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7/115/2ij5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ooxx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